明明很聰明,偏偏不用功,明天就要考試,卻還是掛在網上,不想和孩子再為這樣問題吵,就要看這篇文章。

「怎麼考那麼爛?」看到成績單紅字後,王媽媽忍不住揚起聲音。

孩子還是一貫地說東說西講各種藉口,其實她早就知道孩子晚上不是打電動就是看電視,屁股幾乎黏在沙發上。

到了國中,功課已經太難了,再也不能幫忙,只能靠他自己讀,但他不讀,能怎麼辦?

這是很多國中家長的共同焦慮。他們擔心,孩子未來可是要面對全球化的競爭,學歷雖然不見得是萬能,卻是未來踏入社會求生存的敲門磚。父母重視教育,也願意投入心力與財力讓孩子成功,但孩子不知怎麼的就是不能自動自發學習。

國中老師邱舒琦也發現,班上同學的專注程度呈金字塔分布:少數人非常極端地在國二(七年級)已經自己讀完了國三(八年級)課程,另一端少數是即使老師站在他身邊,還是玩頭髮、不讀書;處在金字塔的肥厚中段,絕大多數的國中生都是被動的。

她曾和其他老師討論過這情形,大家認為是因為國中生「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、對未來的影響是什麼,為什麼我年輕的生命要困在無聊的課本裡?」

從最尖端的腦研究也可以解釋這個現象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杰季德(Jay Giedd)投入13年時間,利用核磁共振(MRI)掃瞄了1800名青少年的大腦,驚訝地發現青少年的大腦根本沒有長全,被稱為「大腦CEO」負責組織想法、權衡行動的前額葉皮質區(prefrontal cortex)還未長全。「許多青少年就是無法遇見行為的後果。他們就是不會預先設想今天成績好對未來有什麼幫助,要等到他們長大,他們才會清楚,」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神經學家強克.尼爾森(Chunk Nelson)說。

令人擔心的是,1970年代開始,心理學即有許多研究證明,注意力和身體協調性有關,但台灣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全球倒數。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系教授吳昇光研究發現,7~8歲學童的出現動作協調能力不足的有3.5%,9~10歲驟升至20.6%,高出美國5~10%、日本4.78%、新加坡14.1%甚多,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估計,「到青少年時期,數字一定更高。」

比分數更重要的是,若這段期間孩子沒有感受到學習的樂趣,打壞了學習的胃口,無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影響更是一輩子。

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李雅卿就發現許多在現行教育體制下,有許多對學習倒胃口的孩子。最明顯可見的是,有些孩子一上大學就開始不讀書,每天夜遊、參加社團、交男女朋友,非要大玩特玩一年後,才肯漸漸拿起書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j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